市场周报 | 普益市场周报 2020.4.27至2020.5.03

2020-05-07

1、股票和公募基金市场


股票市场


上周亚欧股市普遍收涨,美股微跌

A股市场点评:五一假期节前一周在海外主要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国内经济数据继续显现回稳迹象、两会时点确定政策预期升温等因素影响下,A 股逐步走强,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周涨1.8%/3.3%。行业与主题方面,在海外疫情防治乐观预期推动下,电子、计算机、通信等科技类板块领涨市场;银行及部分纯内需板块(餐饮旅游/地产/家电/建材等)表现亮眼;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带动券商板块表现;发改委推进汽车消费以及特斯拉可能降价使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个股表现较好;纺服、农业、医药等板块有所回调。包括A 股在内的全球市场在3 月底美欧政策加码之后反弹,五一小长假期间,受中美争端可能再升级等因素影响,外围市场波动加大,并冲击人民币汇率、中概股及港股市场(标普500/恒生指数在五一长假期间下跌3%/4%)。外围不确定升温或影响节后A 股开盘表现,中美角力随着美国国内情况演变可能进入新的阶段,市场短期波动或加大,但考虑到中国疫情控制相对领先,政策正在逐步提振内需,市场整体估值不高,对市场前景不宜过度担心,重点把握“纯内需”及“进口替代”等结构性机会。 


基金市场


上周公募基金普涨

市场热点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启动,推出多项制度革新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晚间,证监会发布了4部规章,深交所发布了7份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市场期盼已久的创业板改革正式落地。此次创业板改革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借鉴科创板改革经验,在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同时推出了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改革。

根据证监会官网当天晚间发布的信息,改革后的创业板重新明确了板块定位,即: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基于这一板块定位和创新创业企业的特点,此次创业板改革优化了IPO条件,制定更加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允许符合条件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赴创业板上市,同时为未盈利企业上市预留空间。创业板存量投资者的适当性要求基本保持不变,新开户投资者则设置与风险相匹配的适当性要求。

具体来说,此次创业板改革做出了多项制度革新:1、创业板日涨跌幅限制将改为20%,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后,新上市企业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之后涨跌幅限制从目前的10%调整为20%。正式实施时,存量也调整至20%。2、允许亏损企业上市,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4月27日的媒体沟通会上介绍,对于未盈利企业,创业板也体现了一定的包容性,取消了现有规则中“最近一期未存在未弥补亏损”的要求,设定一年的过渡期,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3、允许符合条件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允许符合条件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为未盈利企业上市预留空间。

 

前4个月A股跌了6%,基金却赚了7%,基金主动管理能力凸显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全球各类资产均出现大幅震荡,美股四次熔断、全球性“大放水”等各种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在此情况下,A股市场经历了颇为困难的前4个月,上证指数从去年底3052.12点跌到最新2860.08点,跌幅为6.23%。而整体公募基金反而给出了还算不错的答卷,抓住了市场的结构性行情,其中主动权益基金前4个月整体获得5.71%的收益,明显好于主流指。

指数虽然整体下跌,但期间是起起伏伏的波折不断。整体来看,1月份一度延续去年涨势表现红火,尤其科技股涨势凌厉。但1月份新冠肺炎爆发引发恐慌情绪蔓延,年后开盘第一天出现超7%的大跌,直接上证指数抵达2700点附近,随后市场信心恢复逐渐爬升至3000点上方。无奈3月海外疫情蔓延导致市场又出现连续下跌,而在3月下旬以来市场信心逐渐回复,市场表现逐渐平稳。

而从同时段的基金表现来说,全部主动权益基金前4个月获取了5.71%的收益,而普通股票型基金这一表现则为7.35%,偏股混合型基金则为7.1%。另外,更有829只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超过10%,21只基金收益率超过30%,其中多数是医药或者科技主题基金。

债券型基金也有不俗表现,原本在一月下旬表现波动的债券市场,因疫情蔓延导致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避险资金纷纷涌入而至收益率下行,给债券基金前4月带来较好收益。据WIND数据显示,仅计算分级基金母份额,将指数型、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纯债基金等纳入其中,截至4月30日,今年以来收益率达到3.01%,表现给力。


重要固收市场


公开市场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无操作

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4月30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Wind数据显示,4月30日无逆回购到期。

4月从月初到月末,公开市场逆回购这一曾经的货币投放主力工具 一笔未动。不光逆回购遁形,4月MLF、TMLF全部缩量对冲,全月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创10个月新高。不过,近几日资金面略有波动,主要是受了税期、监管考核、节假日备付等影响,符合季节性规律,也没有超出预期。5月央行流动性操作可能比4月更积极,投放手段也可能更多样,操作利率有望继续下调。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主管明明称,5月份是货币+财政的政策大月,货币将为财政护航,预计5月份降准和降息大概率都会落地,后续数量投放落地后,资金利率将会进一步下行。

中国证券报报道称,央行4月未开展逆回购操作的现象,自2015年以来十分罕见。例行的MLF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也以缩量对冲告终,全月公开市场操作将再现净回笼。虽有定向降准,但仍可发现央行流动性投放在收缩,特别是短期流动性投放近乎断流。

4月资金面鲜有波动,近几日在税期、节日备付等因素影响下,隔夜资金利率再创新低,更凸显流动性充沛。金融机构对“滚隔夜”的热衷和央行逆回购操作的持续停摆,市场对杠杆操作的担忧悄然浮现。分析人士认为,流动性不宜过度,但仍有必要维持合理充裕;市场利率向下面临约束,但保持低位运行问题不大。央行5月流动性操作有望比4月积极些,逆回购操作可能适时回归,但定向降准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仍将是重头戏。

 

货币市场


Shibor隔夜利率大幅上涨,其余各期限利率较前一周普涨

国债二级市场


本期银行间国债收益率不同期限多数上涨,各期限品种平均上涨3.78bp

财经要闻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4月29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在疫情防控中,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人民作出了很大贡献,付出了很大牺牲,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面临的困难较大。党中央研究确定了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投资外贸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有关部门要会同湖北省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尽快落实到位。
会议强调,湖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着力做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就业、社保、医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政策。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要加快复工复产、复市复业,帮助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促进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恢复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要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和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抢抓早稻等农业生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强公共卫生等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美联储维持“零利率+量化宽松”政策组合不变

北京时间4月30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0-0.25%,符合市场预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决议得到委员会全体成员一致通过,而在上次会议中,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投出反对票,她更倾向于只降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50%-0.75%。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美联储在3月接连两次紧急降息,且在3月15日下调联邦基金利率100个基点至0-0.25%,同时还宣布推出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

相较于上月,4月会议美联储对当前美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更为悲观。声明称,新冠肺炎疫情及相应的隔离措施正导致经济活动大幅下滑且失业飙升,与此同时,弱需求及低油价压制通胀,实体经济融资也受到阻碍。同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数据显示,美国一季度实际GDP下降4.8%,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上述情况表明,此次公共卫生危机对美国经济带来的风险仍在持续扩大。

在此背景下,美联储声明强调,将使用全部工具支持美国经济。美联储表示,将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至0.25%之间,并暗示将长期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且在短期内维持一定规模的资产购买和公开市场操作。金融市场对此反应波澜不惊,截至当日收盘,美股小幅下探,标准普尔500指数涨幅略微收窄至2.5%;美元指数短线跳水逾10点,日内跌幅0.5%;现货黄金跳涨3美元,与上一交易日基本持平。
 

法律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或机构的推荐或投资操作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