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媒体 | 普益基金:委贷新规落地,资管行业或将彻底颠覆

2018-01-18

近期,监管层在先后放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等大招之后,1月5日、6日又相继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三个管理办法细则。三个管理办法中,对于穿透监管原则的执行和对于通道业务的规范与之前的监管文件一脉相承,一方面是为补齐监管短板,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是要引导银行找准定位,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由此可见,2018年仍将是监管趋严的一年,监管层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心十分显著。

银行委贷业务发展迅猛存隐患

近年来,原本服务于规范企业之间借贷手续的委托贷款在资产管理业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商业银行通过委托贷款方式将资产管理资金投向于非标资产。在我国现行的法规下,未经央行批准,一般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属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为了规范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行为,委托贷款业务应运而生,即经由商业银行作为受托人,接受委托人提供的资金,向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放款,实现企业之间的融资。但由于此前对于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方没有明确限制,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为了规避监管要求,委贷业务开始脱离其本质,转变为通道业务的一种形式,常见的目的包括规避信贷规模和投资方向的控制,以及规避授信集中度和资本管理的限制。

委贷新规发布,重创非标和通道

针对上述乱象,这份名为《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的文件对委托贷款做了定义,明确了委托贷款业务各方的职责,最为重要的是,新规对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都做了严格限制。从资金来源上看,新规禁止银行接受“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其他债务性资金”发放委托贷款,这等于是堵死了银行理财、券商和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等走委托贷款这条路径开展非标业务,或将彻底颠覆非标和通道格局,意味着未来非标业务将被继续大幅压缩;而在资金投向上,新规要求委托贷款不得投资资管产品,不得投资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不得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或增资扩股,也不得投向国家禁止的领域和用途。

毋庸置疑,《办法》将对当前超过13万亿元委托贷款,以及背后承接的资产管理业务产生深远影响。委托贷款作为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非标资产的方式彻底结束,证券业通道类资产管理业务可能将会迅速消亡,资产管理业结构将发生深远变化。未来,资产管理业投向非标资产的规模将会进一步压缩,标准化资产将成为资产管理的主要投向,银行理财、证券业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计划和私募基金主要竞争的是标准化资产投资与主动管理能力,未来,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竞争格局将会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