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益资管市场周报(2018.2.3—2018.2.9)

2018-02-12

- 证券&基金市场 -

  • 本周行情

     

  • 市场热点

大盘暴跌下如何守住春耕战果? 周期类类基金成抗跌英雄

今年初以来,地产、金融、煤炭等行业纷纷“飞天”,以中信一级指数为例,截至6日,上述板块1月分别累计涨逾13%12%8%,不少在去年四季度重仓或调仓这些板块的基金获得了可观的回报。

近期的市场调整使得不少此前表现较好的基金出现了大面积获利回吐。129日至26日,股票型、混合型主动管理型基金获得正收益的产品不到一成,141只基金跌幅超过10%(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不过,从平均收益来看,纳入统计的3221只基金平均跌幅为2.28%,仍小于上证综指同期5.27%的跌幅。

从今年来表现靠前的基金来看,本次调整中不同基金的“抗跌”性也截然不同。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10%17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中,129日至26日期间共有6款产品继续获得正收益,其余产品则不同程度下跌,最惨的跌了7%。上述基金中回撤较大的产品重仓了大量地产股。受房地产板块近期调整较大影响,前期借助万科A、保利地产、华夏幸福等地产股获得丰厚回报的基金近期出现较大回调。

与此同时,相对抗跌的基金也具有明显的重仓特征。从指数上看,129日下跌以来,两市主要指数在此期间走势皆弱,截至6日,中信29个一级指数仅煤炭、银行、钢铁三大指数小幅上涨。受此影响,多只重仓周期类行业的基金抗跌性也明显更强。

以易方达资源行业、华宝资源优选为例,这两只基金都重仓了煤炭龙头中国神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周期类资源股,对应了相关行业近期的强势。

面对下跌,专业人士表示,上半年对权益市场仍然维持相对乐观的态度。经济增长的相对平稳、工业企业盈利趋势向好、海内外长期资金持续进场等,对A股市场都是重要的支撑,应在低估值板块中寻找业绩确定向上的优质细分龙头公司。

煤炭、钢铁的上涨源于业绩好转与商品价格的提升。供给侧改革以来,周期行业个股的业绩一直比较亮眼。同时,极寒天气导致煤炭需求旺盛,供给运输受阻导致煤炭供求紧张,引起价格大涨。另外,春节前的补库存也促涨了钢铁行情。

创业板相关基金现净申购

尽管创业板自1月末以来持续下跌,但资金流向显示出市场正发生微妙变化。最新统计显示,伴随市场的调整,资金正通过申购ETF等方式持续流入。另外,受美国股市大跌影响,全球股市集体遭遇“抛售潮”,恐慌情绪急剧升温,金银等避险资产受追捧。

据统计,129日至24日这一周,多只创业板基金遇到大额净申购。其中,易方达创业板ETF净申购15.02亿份,富国创业板B净申购4.59亿份,华安创业板50ETF净申购4.65亿份。统计显示,大批资金正在涌入创业板相关指数基金。

此外,从发行角度看,多家基金公司在2018年开始发行创业板基金。公开资料显示,15日,建信基金宣布,在201818日至201822日期间发行创业板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海富通基金在19日发布公告称,自2018 112日起至2018411日,公开发售创业板综指增强型发起式基金。另外,工银瑞信也在今年1月继续推出工银创业板ETF联接基金,以方便场外投资者布局创业板。

2017A股市场结构分化严重,“一九行情”下原本绝对估值较低的蓝筹白马股在经历了大幅上涨后,当前的估值已不低,这些个股未来是否会继续上涨,取决于利润增长能否持续。另一方面,创业板经历两年的调整,部分个股估值已相对便宜。因此,2018年的投资方向已不再局限于大盘蓝筹股,优质成长股成为另一个可选项,部分优质的“真成长”将受到资金的青睐,而业绩成为2018年创业板个股的投资主线。

值得注意的是,就整体而言,创业板的市场机会可能仍然有限,但因为创业板指数大幅下跌,吸引了一部分资金入场抄底,所以出现了净申购的情况。

- 资管&信托市场 -

  • 本周行情

  • 市场热点

资管爆仓上市公司怨资管机构,其中权责有待监管进一步明确

据《证券时报》消息,牛散吕小奇要约增持欧浦智网。孰料股价持续下跌,其通过信托计划持有的股份被强制卖出。,这一被动减持还引发了连锁反应,控股股东的股份也遭遇平仓风险、公司目前处于停牌状态。

这个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在于,吕小奇投资标的股票的信托计划、资管计划,击破止损线后,相关资管机构强制平仓,导致吕小奇在没有公布减仓的情况下被动减仓。而欧浦智网发布《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被动减持的公告》,将苗头直接对准了资管机构。

认为,在资管产品跌破警戒线时,资管计划持有人有较充足的时间决定是否补仓,也有较充足的时间向市场公布有可能减仓的意向。上市公司在股东未补仓、未公告的情况下,完全将责任推给资管机构确有不妥。应该看到,这类情况应该不会是个例,这部分事项有待监管进一步明确权责。

- 银行理财市场 -

  • 本周行情

  • 市场热点

银行理财“此消彼长”:同业降5成,零售成新宠

2月初,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表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年)》显示,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增速下降,其中同业理财规模及占比出现“双降”趋势,规模较年初降幅达51.13%

同业理财规模及占比双降的同时,面向个人投资者的理财规模及占比则有上升趋势。截至2017 年底,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19.79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66.99%。其中,一般个人类产品存续余额较年初增长2.76 万亿元,增幅达23.31%;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49.42%,较年初增长8.68 个百分点。

2017年至20181月,包括宝宝类现金管理型产品和定活两便理财产品在内的全开放式理财产品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181月在售的全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数量为392款,较2017年同期增长37.1%。此外,2017年第四季度 66家平台推出的74只开放式现金管理型产品中近30只来自银行,占总量的36.5%,而规模排名较前的大多是知名大中型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基金公司发售的产品。

因此我们认为,受资管新规和金融去杠杆影响,同业理财将持续收缩,银行从而将重心转移到零售理财,面向个人和企业的理财规模逐渐增长,未来银行在个人理财方面也将出现分化,同时理财产品也将逐渐向净值化转型。